湖北日報訊 易國祥
  在武漢近日的電視問政中,通過3G連線,吃不上乾凈水的村民代表直接與開發區朱毅書記對上了話。主持人問朱書記怎麼辦?朱書記調整一下話筒,對村民代表說,你們居住的地方是城市規劃綠地,從地質環境講,這裡不適宜居住,你們也知道,政府已有安排,希望你們早日同意搬遷。如果願意,政府馬上安排過渡。誠懇的回答贏得了理解,村民們當場同意搬遷過渡。
  原來,這不是環境污染政府不作為,是政府與村民在搬遷問題上,一直沒有達成一致。見朱書記不是開口就道歉,包括我在內的現場觀眾為他捏一把汗。在現場壓力下,朱書記據實與村民尋求解決問題的共識,堅持了原則,解決了問題,成為這次問政的一個亮點。
  在很多媒體問政中,還是有些領導幹部“過度緊張”。只要曝光披露的問題與本管轄範圍有關,首先認錯和道歉,不管條條和塊塊、政府和群眾各有什麼責任。主持人逼得緊了,就承諾“保證公路十五年不返修”,或者“一周之內解決醫院‘號販’”問題,等等。
  觀眾看得出來,有些攬責是無可奈何,有些道歉是顯得勉強,有些承諾根本沒有底氣。但是這樣做,問和被問都好下臺階,保證了直播不出現尷尬。如果實話實說,上級、同僚、媒體、群眾,不知道會冒犯誰。這當然有問政空間有限、社會理性方面的問題,但我想說,有些被問政的官員該要走出“應對”誤區了。
  這幾年,官員們從社會熱點事件和各種培訓中,接受了不少應對媒體和公眾的技巧,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首先擺出謙虛的姿態,謹言慎答。有的人也從傳統文化中記住了“反求諸己”。於是,遇到問題首先彎腰道歉,成為不二法門。
  但是不要忘了,官員獨善其身很重要,開啟民智更是你的責任,解決問題才是問政的目的。如果一味迎合社會怨氣,甚至滿足不當要求,有可能積非成是,弄巧成拙。
  當年子貢向孔子炫耀自己對富與貴的見解,孔子沒有滿足這個高材生的虛榮,告訴他:“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感嘆師生交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高興地贊嘆子貢是可以與之談詩,告諸往而知來者的的人了。
  武漢電視問政已經四年,官民通過這個平臺互動成為一種常態。如果官員在問政中過於在意姿態,不尋求有效的交流,無疑也會讓問政流於另一種遺憾。
  (原標題:電視問政要多些“如切如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z09cztk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