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館館藏近萬件紙質文物 最早的《三國誌》手抄本在新疆
  亞心網訊(記者 任春香)提起《三國誌》,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嗎?我國現存最早的《三國誌》手抄本居然在新疆出土。
  7月22日,在自治區博物館舉行的“新疆館藏紙質文物保護修複培訓班”上,自治區博物館副館長劉煒說,該館館藏紙質文物有近萬件,其中有古代紙質文書、古代版本(即古代的書),以及包括錢幣、地契、證書等近現代紙質文物三大類。在自治區博物館館藏的重量級紙質文物中,有國內最早的《三國誌》的手抄本之一、中國最早的剪紙文物之一、最早的道符之一,還有中國最早的紙畫《墓主人生活圖》等。據瞭解,這些文物大部分出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記者瞭解到,《三國誌·吳書·孫權傳》手抄本於1965年在吐魯番出土,此殘卷為《三國誌》現存最早的版本。寫本為隸書,為世界僅存的孤本。根據檢驗,得知這本《三國誌》的抄寫年代為公元265—420年間,而陳壽的《三國誌》寫於公元3世紀末葉,從中不難看出,在魏晉時期中原和西域已經有了非常密切的交流。《三國誌》成書後如此迅速地在西域出現手抄本,可見當時的文化傳播速度之快也超出了今人的想象。
  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於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北朝古墓群中,距今1500多年,花樣是典型的中原風格。剪紙保存完好,其構圖、線條完全可以和現代民間剪紙藝術相媲美。這幅剪紙真實再現了北朝時期剪紙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休閑方式在吐魯番的盛行,以及內地與新疆文化的頻繁交流。
  此外,中國現存最早的紙畫也在新疆出土,《墓主人生活圖》由6幅畫組成,距今約1800年,畫風簡單,但表現了魏晉時期的貴族墓主人生前奢華的生活,畫中甚至還有汗血寶馬、鳳凰、廚娘等內容,從服飾等細節上都表現出了濃郁的中原漢文化。
  “紙質文物非常脆弱,經曆數千年,不易保存。早期的修複保護工作主要是基礎修複,比如對字畫進行去污、平整、裝裱等,但隨著科學技術和新的修複理念的進入,我館科技修複手段也逐步提高。對紙質文物實施科學系統的保護措施,目的就是儘量延長文物的壽命,發揮文物最大的價值。”劉煒說。  (原標題:最早的《三國誌》手抄本在新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z09cztk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