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南通市港閘區天生港鎮街道五星村舉行的黨員活動中,“磨刀老人”吳錦泉帶頭向“錦泉一元愛心社”捐出了磨刀賺來的錢和區里的慰問款共計3000元。“錦泉一元愛心社”由吳錦泉老人和五星村共同提議成立,從2011年5月成立至今共收到捐款95181元,累計慰問困難黨員和困難群眾100餘人次,共計47855元〃2月23日《江海晚報》)
  一個磨刀為生的老人,手頭能有多寬隕就是他,每年都要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向社會捐款。磨刀老人的舉動讓“好人難做”的藉口無地自容。捫心自問:我們有多少人比“磨刀老人”更貧窮我們又有多少人比“磨刀老人”更富有
  據報道,“磨刀老人”吳錦泉的物質生活並不富有,他住著三間舊瓦房。除了磨刀,再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生活朴素到了極點,一條黑褲子竟然穿了39年。然而,老人的精神世界卻是那麼的富有。他每次到紅會捐款,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總會擔心他的生活,但老人總是笑笑說:“不礙事!我才80,我還能掙!”老人一年四季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為人們磨刀。磨一把刀一塊錢,老人卻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分別向市紅十字會捐出一千枚硬幣。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人跌倒了要不要扶”竟然成為一個很熱的話題。以至於扶起一個跌倒的路人,還要學會通過拍照留證據來保護自己,這是多麼悲哀的事。這究竟是社會道德滑坡,還是以此為藉口的真冷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整個社會思想道德的主流昂揚向上。但也必須看到,社會道德領域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少數人道德失範,誠信缺失,價值觀扭曲,分不清是非善惡;整個社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悄然滋長,以權謀私、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如果任其泛濫,只會讓社會公德屢屢被透支,讓善良的人們失去信心,讓社會的道德底線一再下滑。這無疑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
  近年來,媒體披露的一些消極的極端事件,給一些人以“好人難做”的錯覺,而且有一定市場,甚至成為一些人冷漠的藉口,也有家長以此為案例,教育子女遇到此類情況不要“多管閑事”。2012年12月,江蘇某市開發區安置小區內一名老太太突然倒地,先後有7名居民從她旁邊以及不遠處經過都沒有停留。當隨後經過的路人主動上前伸出援手時,老人已經錯過最佳救治時間,不幸離世。
  社會文明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磨刀老人”吳錦泉的高尚人格照亮了自己,感動了社會。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被磨刀老人的事跡所感動,自覺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磨刀老人”吳錦泉的事跡告訴我們,做一個好人不一定要腰纏萬貫,只要你的內心足夠澄澈。我們在指責別人的時候,是否也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為公民道德建設做了些什麼我們是否應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也為社會傳遞一份道德的正能�
  文/張衛斌  (原標題:誰比他貧窮,誰比他更富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z09cztk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